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
育英课堂效益月
当前位置: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> 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 >专题列表 > 育英课堂效益月 > 语文 > 三年级
栏目导航

《少年王勃》第一课时

来源:原创  发布人:戴博  发布时间:2018-04-20  浏览次数:

《少年王勃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庙桥小学  张建春

教学目标:

1、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第三、四自然段。

2、学会10个生字,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。认识2个多音字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
3、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赣江“水天一色、霞婺齐飞”之壮观、秀美的景象,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、才华横溢。

重点、难点

理解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”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、才华横溢。

 

一、导入课题

同学们,往今来,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许许许多多多这样的少年奇才,你能来说一说吗?

生:砸缸救人的 —— 司马光

曹冲也很聪明,他是曹操的儿子,大人解决不了的难题,他解决了,他称出了大象的重量。师:这样的少年奇才有很多,如:李白,十岁吟诗作对,击剑弹琴。

师:包拯小小年纪就能破案!这样的奇才还有很多很多,

今天,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少年奇才,他就是唐朝的 “王勃”,和老师一起写写课题,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,生齐读课题《少年王勃》。

2、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王勃:3、现在,就让我们走入课文,走进王勃的少年时代,去了解一下在他14岁那年究竟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情?

二、初读课文,检查朗读

1、师:轻轻的把语文书翻到这一课,

出示自读要求:请一位同学读一下,师:提醒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。

(一)学习第一小节

1)师:刚才同学们读得真认真,谁来读第一小节?(课文读好了吗?那老师可要来检查检查了,谁来读第一小节。)

(谁来评价一下?)

生:“都督”读错了。

师:你听的很认真(你的耳朵真尖)。大家一起看这个词语(出示:都督:“督”是一个生字,放到词语中它读轻声,谁来读?开火车读。(如果不准,开2列。如果准的话,只要1列)

师:刚才他这个词语读得非常准确,大家看这个词语(出示:都督)“督”是一个生字,放到词语中它读轻声,谁来读?

开火车读3个同学)

师:字音读准了,我们还要把它记牢。督字怎样记?

生:叔加目。师:下面的叔叔正睁大眼睛看着我们呢!

师:那这个叔字有什么变化吗?

生:叔字没有钩。

师:对,我们就要向这位同学学习,记字,就要记关键笔画,关注字的细节部分。

都督是个官名,你知道是个怎样的官吗?

生:是一个官。师:对,这是一个官名。

师:是的,都督是个很大的官,而且是一名武将,《三国演义》中有个著名的人物——周瑜,人称“周都督”,课文中有个——“姓阎的都督”,这个都督姓“阎”。(人家称他是周郎)引导:周郎可能是比较亲近的人对他的称呼,都督是士兵下属等对他的尊称,它是一个官名。  

出示词卡:姓阎的都督,齐读

2)师:那一年,这个姓阎的都督要在滕王阁举行宴会。

出示:         滕王阁图片

师:看,这就是滕王阁,它位于,一起读:江西南昌,是中国“四大名楼”之一,距今已有1300多年了。让我们一起记住他的名字    滕王阁

(二)学习第二小节

师:姓 呢?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。

师:第一次,就能把它完全读正确,看来你刚才用心地读了。

(三)学习第三小节

1)师:第三小节谁来读?

生读第三小节。

师:这里有个词:凝望,它可是后鼻音,再读。

师:这一小节有个词语,他读得很准,来,你再来带大家读一下。

师:让学生说,你听得真仔细呀!这2个字比较容易搞错,有2点水的就是凝,没有的就是疑。   

2)你能给它找找近义词吗?

师:你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嘛?(如果不会,再去读读这一小节,放到句子中去理解一下)

生:向远处看,师:仅仅是一般的看吗?

生:凝视、注视、紧盯(教师评价:非常正确,真好!仰望、眺望、师:不够准确,我再请其他同学说说,相信你就会明白的。凝望是集中注意力地看,看得都入神了。都有看的意思,眺望时向远处看,仰望时抬头向上看,凝望是凝望是集中注意力地看,看得都入神了。)

3)评价:很好,你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解释了这个词,它还有哪些近义词?

(四)学习第四小节:

1)师:王勃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,接着又做了什么呢?

一生读。

2)第四小节最难读了,有很多难读的词语和句子,哪些词语不懂,我们来交流交流、讨论讨论。

生:出示第四小节,相机解决:孤鹜    胸有成竹    文思如泉  笔走如飞   拍案叫绝

师:看看书上的插图,老师相信你们看就能明白它的意思?

生:孤鹜就是野鸭的意思。

师:对,鹜就是野鸭的意思,那孤呢?

生:一只

师:所以孤鹜就是一只野鸭。一只野鸭我们就说他是,生:孤鹜!

师:继续交流,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?

师:学生不说。请他们再去读读课文。

3)生:我不理解胸有成竹。其实胸有成竹这个成语还有个典故呢!你知道吗?北宋有个画家叫文与可,在家周围种了很多竹子,每天都仔细观察,把竹子的各种形态牢牢地记在自己的心中,所以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。

因此,胸有成竹,原指画竹子时,心里有竹子的形象;后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,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。也可说成竹在胸。

读词语:胸有成竹,谁来读好这个词?还有谁来胸有成竹地读好这个词语,对于读好这个词语,你已经胸有成竹了,那就请你吧)

师:一起读。胸有成竹也叫: 成竹在胸!

师: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,胸有成竹,才会文思如泉,笔走如飞。相机教学(文思如泉,笔走如飞)

师:王勃之所以文思如泉,笔走如飞,是因为他边看边想,已经胸有成竹了。

4)生:我不理解什么是文思如泉?

师:这一小节中,还有一个与文思如泉差不多的词语。他是:笔走如飞

师:这两个词语很有意思,你发现了什么?(他们有什么共同点,有什么特点?)

生:有个如。

师:那“如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?

生:如是好像。(所以这2个词语都用了比喻的手法)

师:那“文思如泉、笔走如飞”又是什么意思呢?

学生用拆字法理解词语意思,交流:

生:文思如泉: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涌流。

师:“文思如泉”就是想的很快。

生:笔走如飞:写文章时速度很快,一气呵成,好像要飞起来了。

师:“笔走如飞”就是写的很快。

师:刚才两位同学都用拆字法的方法理解了这2个词语,这两个词语1个是说王勃想得快,1个是说王勃写得快,它们在这里都用了比喻的手法,来表达观点。中国的汉字真是奇妙,类似这样的,带有“如”字的词语还有很多,你能说出几个吗?

学生交流:挥汗如雨、用兵如神、守口如瓶、对答如流、健步如飞、如月如梭、气壮如牛……

预设:学生不举手

师:看来同学们的胆子有点小,不敢举手。真有点“胆小如鼠”,如果你们不承认、不服气,就用你的行动证明给大家看。   

生:说不出

师:刚才同学们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对答如流。

师:我们知道的景色非常优美,真是“风景如画”。

老师来到这里受到了你们热情接待,真是“宾至如归”

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,大家课后可以搜集一下。

5)生:我不理解“拍案叫绝(那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?)

预设一:师:这里的有几种解释,出示:

   1)长形的桌子(2)提出计划、办法等的文件(3)事件

师: 选哪一个呢?有主张了吗?

选错了:

师:想想看,都督到底拍得是什么?

生:桌子。

师:对,案就是狭长的桌子。

师:那就请你再去读读课文,联系上下文来说说“拍案叫绝”的意思吗?

生:“拍案叫绝”的意思是都督拍着桌子叫好。

师:这位同学,你说得实在是太好了,连老师也忍不住为你拍案叫绝呢!

师:谁来学都督,称赞一下王勃,加上动作来,一起来,看这叫拍案叫绝。

预设二:拍案叫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再去读读课文!

生:都督是在夸王勃写得好,写得妙呢!

师:怎么夸的?是拍着      桌子在夸!

师:所以这里的案是指 出示选项

师:都督拍着桌子在夸王勃是奇才,奇才,你也来夸夸呢!

学生朗读。加上动作来夸一夸。一起来!

6)师:理解了让我们再一起来读好这4个词语:胸有成竹    文思如泉  笔走如飞   拍案叫绝

7)都督之所以拍案叫绝是因为他听人读到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,谁来读。其他同学你们也有任务,请你们竖起耳朵仔细听,她读这句时是怎么读的,是如何停顿的?

预设读句子

生交流   我发现他在读的时候,分别在这些地方作了停顿,老师给你们划上停顿符号。我们也来试试。(这位同学停顿得不够清晰,再请一位)

一生读得不对,还有不同的读法吗?

老师觉得这样停顿,同学们更容易读好这句话。试着练一练。

师:我们应该在哪些地方作停顿呢?预设回答停顿的:

    生:落霞//孤鹜/齐飞,秋水//长天/一色。

其实,还有另一种划分的方法。

生:落霞/与孤鹜/齐飞,秋水/共长天/一色。

老师觉得这样停顿,同学们更容易读好这句话。先试着练一练。

请一生读,2名学生读,(指导朗读)师:你读好了停顿,如果能把长天连起来读就更好了,真是个小小朗诵家!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霞鹜齐飞,水天相连的情境中去了。或教师示范读,全班齐读,有进步。

8)解决了这些难读的词语和句子,相信同学们读第四小节一定会读得更好了。

9)出示第四小节,先自由练习,请一位好的同学来读!

(五)学习第五小节

1)师:王勃写得这篇《滕王阁序》,引读,(看看这个词语,你有什么发现?)

出示《滕王阁序》,这个词语真奇怪,在滕王阁的后面还加了个序,在外面还加了个书名号。

生:这是一篇文章。  师:序:文体的一种。

:《滕王阁序》究竟指的是什么呢?其实课文的第二小节就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。赶快去找一找。

生:是

2)师:原来,在课文中是指为滕王阁而写的一篇庆贺的文章。

3)师:《滕王阁序》它的全称是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。

4)因为王勃写的这篇《滕王阁序》文采斐然,气势磅礴,实在是太精彩了,所以被人们争相传诵,一直从古代传到了现代,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。(贴)

5)一起来读好这2个词语。

三、理清文脉,概括内容

1)师:课文读完了,《少年王勃》这篇课文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?

请同学们再去快速地默读课文再思考一下!

师:同学们,看看黑板,现在你能来概况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吗?

生:

师:都会了吗,同桌互相练着说一说。

四、诗文对照,品读名句。

师:王勃写得这篇《滕王阁序》,这其中的一个千古名句就是:

生: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

师:文中哪部分写了这美丽的景色?

生读“远处——”

师:这么优美的景色,王勃仅仅用了十四个字就把它描述了出来,难怪都督会拍案叫绝,难怪《滕王阁序》会成为千古传诵的名文,我们来对应着读。

一二两组读诗句,三四两组读景色。我们再两边交换读。

五、全文小结,激疑后续

少年王勃是怎样在这短时间内就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句名篇,到底有什么写作的窍门,从这又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才华呢?(就让我们下节课再进入时光隧道,回到1300多年前的滕王阁前,去一探究竟吧!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。)这些问题留到下节课再去解决。

板书设计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少年王勃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应邀参加宴会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写成《滕王阁序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千古传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