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学校概况 历史沿革 文章阅读
1913 —— 庙桥小学的百年历程
发布人: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0-08-29     点击:

清末,庙桥地区仅有私塾,通常一个塾师教二、三十名学生(绝大多数为男生,女生极少)。没有固定的校舍,在房屋较宽敞的人家辟一间书房,以《四书五经》为基本教材。学生只管读书,不解其意。教师的薪金膳宿,均由学生分摊,政府不发经费。年薪的多少,由家长代表(即塾师膳宿的人家,当时称为东家)与塾师协议,写成关书决定,那时东家均以请到秀才做教师为荣,名位与薪金需高于一般私塾。

 

1913,在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2月)创办学校,取名育英小学(即庙桥小学前身),校址设于现在的庙桥旅社地基上,创办人为庙桥秀才周启生。 

 

1937,日军占领本地后,由于局势急剧动荡,学校纷纷停课遣散,一度在乡村又兴办私塾,但为时不久,随着各小学的复课而逐渐消失。

 

1945敌伪扫荡,朱家坝小学地下党教育支部成立,有五名党员组成,支部书记王沛霖。他们利用教师身份作掩护进行抗日活动,对学生进行抗日宣传教育,教唱抗日歌曲,传送我军情报等。

 

1949年4月23日庙桥解放,当时,庙桥乡已有完小二所,初小九所,校舍三十余间,教职员工四十余人,学生一千二百余人,约占学龄儿童的70%。

 

1959年9月,教育事业大发展,本乡增加初小二所,学龄儿童的入学率上升到70%。另外乡创办了庙桥农业中学(民办公助),校址在庙桥镇约一百公尺外周家村旁。一个班级,学生二十九人,教职工三人,校舍三间。后发展到三个班级,学生一百五十三人,教职工七人,校舍十二间,负责人张傲安

 

1960,本乡办起了第一所初中,即庙桥初级中学,有二个班级,学生一百二十人,负责人邹志明,学校有教职工七人,校舍十五间。同年庙桥农中已发展到五个班级,学生二百三十三人,教职工二十二人,扩建校舍二十三间。

 

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开始,学校师生参加破四旧、立四新活动,冬天学校停课,部分师生外出串联。

 

1968年,庙桥农中并入庙桥初级中学

 

1969,乡提出把学校办到贫下中农家门口的口号,在离中学较远的小学附设初中班,把原小学改名为中小学,全乡初中班发展到八个,教师二十余人,学生三百八十五人。

 

1974,本乡有二所中小学,(港桥、陶冶),六个班级,学生二百余人。庙桥初中已增加到八个班级,学生三百八十人,并增设高中班改名庙桥中学

 

1976年起,贯彻调整方针,乡鉴于中小学的初中班过于分散,难以集中领导,师资又严重不足,导致教学质量普遍下降,于是陆续将陶冶、九华、殷薛、港桥等附设的初中班并到庙桥中学

 

从1970年到1980年,本乡教育事业的发展,始终是坚持两条腿走路方针充分调动了群众办学的积极性

 

1981年,庙桥中学高中部撤并,各中学与中小学均恢复原校名。至此境内有高小七所,初小六所,高小十八班,初小二十七班,学生一千四百六十二人,校舍七千零六十一点五平方米,教职工六十二人。

 

1993,庙桥镇政府投资300万元易地新建1996年8月,搬至现址并镇后,南夏墅镇政府投入300多万元征地扩建,学校条件得到根本改善。

 

1999,并镇后改名为武进市庙桥小学隶属南夏墅中心小学管辖

 

2003,又单列始称武进区庙桥小学

 

2007年,学校占地37335.2平方米,发展到建筑面积10268平方米,绿化面积16880平方米,有300米六环运动场一面,水泥篮球场地6面,专用教室30多个。





版权所有: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  主办单位: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  苏ICP备10052206号-1  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
今日访问量,总访问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