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教改前沿 信息研究 文章阅读
微课的未来,是课堂?还是网络?
发布人:本站编辑     发布时间:2014-03-27     点击:
微课的未来,是课堂?还是网络?


一、微课为什么会热起来?

微课是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于2011年正式提出来的[1],虽然在此前后,也有类似的名称(如微课程)提出与应用实践,但国内比较系统地研究微课的人当属胡铁生老师[2]。笔者曾当面向胡铁生老师询问,他当年是怎样产生微课这一构想的。胡老师告诉我,当时他作为市教育局负责教学资源评比的工作人员,发现老师们拍摄的课堂教学实录,在专家评审时根本无法一一看完。很多专家只看了开头一小部分就不再继续看下去了,他觉得非常可惜。于是,产生了让老师围绕一个小知识点制作微视频来参加评比的设想。正是这一从实际出发的设想,导致了微课概念的诞生。微课甫一提出,就受到热捧。据《佛山日报》2011年7月4日报道,佛山在全国首创的“微课”模式,在市民中掀起“淘课热”。短短两个月,访问量就超过15 万人次。[3] 然而,微课真正大热,还是因为受到教育部高层领导的重视和肯定,各地教育部门、中小学校、信息技术协会和刊物、网络教育培训机构、教育投资与开发商们闻风而动,一时间,各种大大小小的微课大赛不下10种,用黎加厚教授的话说是“我们搞教育信息化的和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人都摊上大事儿了!”[4]
二、微课热是暂时的,但微课是长期的
微课热起来后,不断有网友问笔者对微课的看法,我的回答是:微课热是暂时的,但微课是长期的。之所以说微课热是暂时的,是因为这一轮的微课热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发起、各种微课大赛推动的;一旦各种大赛落幕,热潮就会逐渐减退。这几乎是近年来各种“教育信息化热”的常态。我有一种观点,判断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或教学模式有没有生命力,要看在比赛、项目结束之后,教师是否还会继续使用这些资源或模式进行教学。如果教师在没有项目支持和比赛激励的情况下,还愿意继续采用研究和比赛时采用的教学资源、教学模式进行教学,那才证明这种教改是有生命力的,是真正成功的;如果一旦没有了项目支持,没有了获奖、竞赛等激励因素,教师又都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去,那就证明这种教改实际上是不成功的、是难以普及的。
笔者认为,微课只是对教学视频资源进行了一点小小的变革,和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数字故事热、电子书包热、电子白板热、翻转课堂热一样,都是一些基于数字技术的带有过渡性质的变革。这些变革不可小觑,它们都在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进行着不懈的“蚕食”,使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影响范围不断萎缩。然而,要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,还为时过早。之所以又说微课是长期的,是因为我认为微课符合了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求,当与翻转课堂、网络教育结合之后,会发挥更大的作用,从而使微课具有长远的生命力。
三、谁需要微课?何时需要微课?
回答这个问题,有助于我们了解微课的应用前景。如前所述,微课最初是为了方便专家评审与教师教研而提出来的,看来专家需要微课、教师需要微课,都是因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。后来发现微课在网上很受热捧,说明网络学习者更需要微课。因为微课短小精干,易于通过网络传播;内容覆盖各学科的教学重点、难点和特色内容,形式丰富、类型多样;费时不多,就可以学习一个小小的知识点,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,而且还可以反复重看、快进快退,何乐而不为?如果再与移动终端如手机之类结合起来,就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,对网上、课前、课后学习都有帮助。
那么,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如何呢?这正是专家学者们最关心的问题。黎加厚教授在《微课的含义与发展》一文中这样写道,“仅仅是一段‘微视频’,如果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没有改变,这样的‘微视频’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‘积件’的思路上,即将课堂录制的课堂实录视频切片,做成一个个教学片断,目的是用作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,或者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反思的‘微格教学’。但是,在新型的‘翻转课堂’教学流程中,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‘微视频’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看来,黎教授的希望是,微课不要仅仅作为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而存在,而应该通过与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,从根本上改变“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”。
用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(或者课堂教学结构),一直是专家学者们孜孜以求的梦想。多年来,通过引进数字化教学平台、电子书包、电子白板等技术产品,通过大力推广教育博客、网络教研、微博学习、专题学习网站、数字故事、视频公开课、翻转课堂等,希望带来课堂教学的根本变革,然而始终成效有限。这次又能否如愿以偿呢?
四、微课能改变课堂教学吗?
微课虽然名为“课”,但与传统“课”的概念有明显的区别。在传统意义上,“课”是什么?它由哪些要素构成?一堂课离不开六个要素:课时、课室、教师、学生、内容、方法。这六个要素构成了一个六面体,也就是正方体,它是一个封闭的空间。传统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封闭的空间。见图1。



图(1)微课的六个维度
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,教师和学生容易排除外界的干扰,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与学。它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天地、相对独立的氛围。在这个天地里,教师一般是主宰者,具有较大的权威,以保证课的顺利进行,和目标的实现。一堂课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,大约在45分钟上下,课与课之间休息5-10分钟,这比较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征。一连串的课构成一门课程,就像一条标准化生产线,非常利于教学组织与管理,这也是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延续几百年的原因。
反观微课,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或课程,只是一种数字化教与学资源,微课要么在网络中运行,要么在单机中运行,既可以辅助教师的教,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,微课有没有可能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结构呢?
我们不妨设想一下,如果优质的微课资源已经覆盖了中小学大部分学科的大部分内容,包括几乎全部的重点、难点、疑点内容,那么,教师就有可能在课堂上选择播放这些微课,以代替自己的讲解,自己则扮演穿针引线、补充说明、组织管理的辅助角色。如果说,这仍然不算真正的转变,那么,当学生自己或在家长的督促下,在家自学微课,到了课堂上教师还有必要重讲一遍、或再重放一遍微课吗?那时,教师该做的不就是答疑解惑、组织讨论、强化练习、安排活动了吗?此时,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不就真正被翻转过来了吗?
理论上,上述可能性是存在的。然而,如果我们回顾历史,恐怕就不会那么乐观了。早在1913年,电影发明不久,爱迪生就曾经预言:“不久将在学校中废弃书本……有可能利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。在未来的10年里,我们的学校将会得到彻底的改造。”然而时间过去了整整100年,爱迪生的预言落空了。后来电视出现后,人们也一度认为可以用电视教学取代课堂讲授,事实证明也行不通。微课出现前,已经有不少教师讲课视频和视频公开课,但并没有对课堂教学产生太大的影响,难道仅仅把45分钟到1小时长度的讲课视频和视频公开课变成20分钟以下的微视频,就能够彻底改变课堂教学吗?
笔者曾听一位教育部门负责人介绍,某地区教育局将全部中小学的教学都拍摄下来,放在网上,但老师和学生们还是更愿意现场讲课和听课,教学视频并没有多少人去看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生成性过程,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密切互动、相互合作的过程,有效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。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无论多么精彩,都与现场情况有一定的疏离感,缺少面对面教学所具有的那种交流互动氛围(这种交流不只是语言的交流,还有眼神的交流、情感的交流),因此,老师不愿意满堂放视频,学生也不愿意长时间看视频。学生一个人在家看视频就更没有课堂教学那种现场感了,反而容易因为孤独感而影响学习效果。这就好比电视诞生后,各种现场文艺表演并没有消亡,人们只有在不能去现场看表演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在家看电视一样。
五、微课的未来在网上
与课堂教学不同,微课在网上显然更受欢迎。当人们无法到现场听课时,在网上看视频就成了最好的选择。网络学习者不像在课堂里那样,是一个特定的群体。网络学习者来自各行各业、四面八方,年龄和层次都相差很大;他们不像在封闭的课室里那样可以专注地学习,他们学习的场所五花八门、很不确定;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间也不是整段的时间,大都在工作和生活里的边边角角;网络的超链接性让他们很难在一个界面上停留过长的时间,一般每隔一小段(几分钟或十几分钟)他们就会跳到另一个界面去看看。微课因为其网络化、碎片化、视频化、可移动性,正好满足了这样一群人的需求,有可能在网络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我国的网络教育脱胎于传统的学校教育,起初基本照搬学校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。经过这么些年的实践,发现效果不好,网络教育受到社会质疑,信誉及招生都面临危机。因为网络教育缺少学校课堂教学的氛围与环境,使得网络教育效果不及全日制教育效果;网络学习缺少严格的监管与评价体系,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。
最近国家开放大学正在建设一个《五分钟课程网》,这是网络教育的一个有益尝试,其中体现了网络教育的两个新趋势:一个是微课化,另一个是非学历化。微课化使网络教育适应了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需求,非学历化则避开了与全日制学校的正面竞争,开拓了传统学校不愿做、不屑做的非正式学习和非正规学习、以及实用性较强的技能教学的广阔空间。
笔者曾提出一个“零存整取式网络教学模式”,那就是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,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,对学习内容进行“碎片化”改造,构建起以“微课程+微作业+微测验+微学分”为主体的网络教育新模式。对于原有的课程体系,可择其要点拆分为一系列时间在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的微课,制成微课视频放在网络平台上供学生选择与学习;微课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点击播放;每个微课后附有微作业和微测验,可让学生在线完成和提交;完成了微作业和通过了微测验的学生可以获得微学分;当学分积累到一定的总数的时候,即可以获得参加毕业考试、论文答辩和/或作品报告的资格,学分、考试、论文、作品均符合要求后即可毕业并颁发证书。学习微课谓之“零存”,通过最终考试、答辩获得毕业资格谓之“整取”。

微课的种类可有多种:①讲授式微课。教师以一个小知识点为单元进行简明扼要的讲授,这类微课宜选择重点和难点内容。②问题解答式微课。针对网络学习中学员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答疑式讲解。③讨论式微课。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,可以组织师生进行小规模讨论,并制作成微课。④活动性微课。一些小实验、小活动也可录制成微课,供无法到现场的学员学习。⑤关联式微课。这类微课主要针对一些系统性较强的知识进行关联式讲解,重点介绍各相关微课之间的联系与脉络。⑥作业式微课。学员可自行制作完成作业和练习的微视频供大家互评和老师点评。
为了保证学习的系统性,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,规定哪些微课属于必修微课,哪些属于选修微课。必修微课与选修微课应该保持合适的比例,这样既可以保证学习的系统性,又能保证学习的灵活性,允许学习者根据个人兴趣与工作需要,构建个性化知识体系。
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有下列几大好处:①让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与环境限制,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式学习。②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,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,有利于个性化知识体系的构建。③方便教师对网络教学进行灵活机动的管理。④减少教师辅导与答疑的工作量。⑤改进网络教育质量,减少辍学率,提高网络教育的社会认可度。
笔者预测:未来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这样一种局面,即学历教育还是由传统实体学校唱主角,而非学历教育则主要由网络教育来承担。随着技术的进步,以及网络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,终有一天,无论是在学历教育领域还是非学历教育领域,网络教育都将取代传统学校教育的主角地位。
参考文献:
[1] 胡铁生. “微课”: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[J]. 电化教育研究,2011,(10):61-65
[2] 张静然. 微课程之综述[J].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,2012,(11):19-21
[3] 吴岚岚. 佛山“微课堂” 网上受热捧. 佛山日报,[2011-7-4]:A01
[4] 黎加厚.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[J].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,2013,(4):10-12


版权所有: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  主办单位: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  苏ICP备10052206号-1  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
今日访问量,总访问量